法制晚報訊(記者 王婷婷)今天,北京社科院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北京藍皮書系列《北京社會治理髮展報告2013-2014》。其中《謠傳活躍度與北京居民認知:潛在關聯實證研究》指出,謠言六成涉及仇官。謠言中涉及人員越知名、情節越仇官、求證難度越高,該謠言知曉率越高。
  對比 負面謠言數量遠超正面謠言
  調查顯示,在敏感性方面,被調查者所列謠言中包含負面恐懼內容的有219則,占68.2%;包含正面希望內容的有18則,占5.6%;包含中性內容的有74則,占23.1%;無法辨別類型的有10則,占3.1%。這與以往研究中負面謠言數量最多,正面謠言數量最少的結果相似。
  另外,謠言樣本中包含仇富內容的有187則,占58.3%;包含仇官內容的有204則,占63.6%;包含歧視性內容的有193則,占60.1%;涉及突發公共事件的有226則,占70.4%;有求證難度的有280則,占87.2%。
  內容 過半謠言與腐敗有關
  可見,當前謠言普遍包含敏感內容。
  “敏感性”源自於“敏感詞”,是指“帶有敏感政治傾向、暴力傾向、不健康色彩的詞或不文明用語”。
  此外,據法制網輿情中心統計:“2012年網絡謠言事件中,超過一半的謠言與腐敗話題相關,其中官員非法斂財或冒充公職人員炫富的占20.7%。”
  報告認為,簡而言之,敏感性越高,編造的相關突發事件越動蕩、仇官仇富情節越強烈、涉及官員級別越高等,謠言也就越容易傳播。
  網絡之外“大媽”也是傳謠主力
  該調查報告同時指出,錶面上看,謠言主要傳播渠道多涉及互聯網,現實中是否如此?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、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認為,北京地區曾經發生的“搶鹽事件”,並不是主要依賴於網絡這一渠道,而更多的是依賴於40歲以上家庭婦女的口口相傳。
  在傳播意願方面,被調查者列舉的321則謠言中,有245則被調查者表示願意與其他人討論,占76.3%;有73則被調查者表示不願意與其他人討論,占22.7%;有3人拒絕回答該項目,占0.9%。可見,現實中超過3/4的人會傳播謠言,而只有將近1/4的人不會傳播謠言。
  文/記者 王婷婷  (原標題:六成謠言涉及“仇官” 報告顯示超過3/4的人會傳播謠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b50pbcu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